四季度大小非解禁将迎来高峰,在半年报公布结束之后,高管、大股东屡屡辞职、套现,而产业资本的增持却往往成了其余股东出逃的垫脚石。缺少赚钱效应的二级市场难以吸引长期资金入场。
首批创业板
10月底迎全流通
四季度将近,大小非解禁也将迎来高峰期。财汇数据统计显示,沪深两市四季度共有超过620亿股解禁,解禁市值按照当前股价约为5800亿元。
这一数据无论是同比、环比都将是年内的高点。今年三季度解禁市值约为3358亿元,而去年四季度为3096亿元。
在四季度解禁的这些股份中,有一个群体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创业板。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将在10月底迎来全流通,其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49.39亿股。其中,超过九成以上为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首发原始股东所持股份。
而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发行的股票,往往上市之后股东持股出现大幅增值,随着限售股的逐渐解禁,巨大的财富效应容易使股东产生出套现冲动。
尽管解禁并不等于减持,但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大规模解禁带来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视,深交所8月底发布《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8号》,要求大股东大宗减持须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或许能抑制这些股东的减持冲动。除大股东的解禁之外,年前尚有18亿股其他原始股东的限售股也将解禁。
10个交易日
高管净减持逾6亿元
进入9月份,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A股市场单日曾经出现大幅反弹,成交量明显放大,然而上证综指回升至2100点上方之后持续盘整,高管套现的热情反而有所增加。
财汇数据显示,仅仅是9月份的前10个交易日,A股市场高管减持的市值就达6.85亿元,而同期的高管增持仅有6746万元。在10天的时间里,上市公司高管净减持达到6.18亿元。
根据相关规定,在半年报等经营数据公布的敏感时间窗口,相应关联人不能增、减持股票。随着半年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管理层、占5%以上的股东乃至控股股东,均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减持。
随着半年报披露完毕,9月份也成了高管、大股东扎堆减持的时节。截至9月14日,两市高管共有144人次进行减持。
而高管辞职数量也在9月份大幅增加。9月份以来每个交易日都有高管辞职的公告,仅9月4日一天就多达16位,14日当天也有来自11家上市公司的13位高管辞职。工作调动、个人原因辞职居多。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半年报业绩出炉之后辞职,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业绩不好,管理层需要对业绩负责导致;而另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期望套现获利。
产业资本成垫脚石
在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同时,产业资本倒是在近期频频出现大举增持,但是细究其中会发现,产业资本的“抄底”却成了其他股东“跑路”的机会。
宝钢股份回购一度被市场解读为重大利好,但该公司的流通股东却在这一利好宣布后纷纷出逃。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有6家在回购的消息公布后进行了减仓。
数据显示,在宝钢股份董事会公告回购股份决议后,包括如皋长荣矿石仓储有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立信投资有限公司、张家港市虹达运输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易方达5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等在内的6家股东全部进行了减持,共计减持3104万股。
实际上,近期产业资本增持的消息并不少,包括京东方A、中国建筑的大股东都大举增持公司股票,但就A股整体而言,仍然呈现净减持。
虽然监管部门屡次提振股民信心,但从目前来看效果仍未完全显现。不具备赚钱效应的二级市场,即便大股东增持,也难以吸引其他资金入场。
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所言,中国股市价格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确实的社会问题,必须要从治标到治本各个方面入手处理。治标是将IPO适当放缓,并动员一部分长期资金、基金进入股市。此外,还应当适当地把股市债券化,即要求公司强行分红。而治本的方法则是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