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在宝洁犯过的那些价值10亿元的错误》一文在朋友圈流行,阅读量破10万,其作者是化妆品“植系”创始人TT。今日,他向铅笔道宣布,已获得峰瑞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
TT在宝洁做了8年,今年3月离职创业。4月,很巧合的一次机会,他认识了李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原IDG合伙人),两次交谈后,即获得1000万元投资。“第二次谈了约30分钟,就达成投资意向。”
一切顺利,TT只记得,整个过程中,李丰只问过一个尖锐问题:你一直在大公司工作,从没创过业,凭什么你能把这个创业项目做成?
回顾过去10几年的快消品经历,TT答道:我是一个典型又非典型的宝洁人。
进 入大公司前,TT有过几段苦逼经历:毕业后想去宝洁,被拒。留学MBA回国后再进宝洁,又被拒。落魄的他,从强生分销商销售代表(非强生编制)做起,同事大多只有初、高中生学历。32岁那年,TT再进宝洁终于成功。8年之后,TT离职创业。经历了从最基层销售的磨练,一步步做到市场高管,“我有信心跨过从 零到一的这一步。”
听完TT的答案,投资人点头满意。
注: TT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TT一起为之作信任背书。
两入宝洁被拒 32岁圆梦
90年代,宝洁的广告铺天盖地,还在念学的TT,一心想进宝洁做市场。
98年,TT大学毕业,第一次向宝洁投去简历,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被刷。2000年,他去荷兰念MBA,02年回国。回国后的他依旧想进宝洁市场部,再次失败。当日,心灰意冷的他在书上留下一行日记:今年几月几日,又收到宝洁的拒信,看来真是没缘分。
时逢强生在招销售,他想试试。强生只招应届生,TT条件不符。他直接跑去后者办公室,请求给一次机会。当时的销售总监说,东莞有个分销商销售代表位置,你去试试,如果合适,就把你转为强生正式编制。
TT答应了。到了东莞,他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花几十万元出国留学,却与一群初、高中学历的销售代表一起每天“扫街”。“有些同事觉得我在跟他们抢编制,一开始能感觉到气氛不大友好。”
一次,负责东莞的城市经理对他说,你跟那谁谁谁,下村里某个店去看看。“我从办公室下楼,他骑车摩托车过来,我以为会停下来载我,结果噌地一声就开走了。”
TT站在路边,非常郁闷:“干嘛呢,花几十万学费去国外念MBA,结果到这儿来受气。”
“销售代表没什么技巧,就是能干、肯干。”TT每天的职责是“扫街”:下到东莞最普通的镇里,把商品卖给街边超市、供销社、卖场。“一周工作6天,早上8点多开晨会,之后拎着包去长途汽车站,1个小时车程后到镇上,花一天的时间从镇头走到镇尾,用脚走。”
TT业绩做得不错,每月都超期望值完成。半年后,他成功转为强生编制,随后升至销售主管,后又成为强生第一个从销售转市场的员工。
07年,宝洁市场部缺人,准备社招,TT的机会来了:“总得圆自己一个想法。”他决定从零起步,放弃已担任的品牌经理职位。
经过三轮面试, TT成功了,那年他32岁。2月,他进入宝洁,从最基层的职位开始干起。“最初,我负责伊卡璐、潘婷,后来负责沃尔玛渠道。之后,负责分销商渠道与化妆品店、电商渠道。再之后转做飘柔,是飘柔全国的市场总监。”
TT在宝洁一共呆了8年,直到今年2月。
先产品还是先融资?
“大公司品牌正在收缩。”今年,宝洁宣布出售一批小品牌,其中包括伊卡璐。“伊卡璐全线升级是我在宝洁负责的第一个项目。然而,新产品却没能获得老用户的青睐。事后,TT收到一封老用户来信,问“哪里有伊卡璐买,我要买100箱,用到死”。
但大公司的决策无法倒退(出售小品牌)。“他们不适合做小品牌,他们基于财务要求决定:小品牌太花钱,主要精力在大品牌上。”
TT认为,也许这是个好的时间窗口:做一个小众高端植物洗发水品牌。2月底,TT正式离开宝洁,放弃了100多万元的年薪,创立品牌——植系。
8年的宝洁经历,让离职后的TT非常受益。起初他并不想融资:先花100多万元积蓄做产品,然后再去融资。
“万能的宝洁校友群”改变了他的想法。
3月份,TT在宝洁校友群看到一条信息——以太学堂为期三天的CEO培训,内容为怎么融资、怎么招人、怎么股权设置... ...其中,创始人周子敬有几句话打动了他。“融资能让你做出最符合公司利益的决定。我后来想果然是的,如果是自己的钱,你花20-30万元请一个人会觉得贵,但如果是融资,你一定会花重金请最好的人。另外还说现在融资形势好,赶紧融。”
此后,被说服的TT四处寻找融资,他最早想到的是经销商朋友。“我以前负责销售,江浙特别多土豪,曾代理过宝洁生意。但谈完一圈,没有想象中顺利。”
又是“万能的宝洁校友群”,让TT看到了转机。
4月初,TT来北京出差,经“校友”推荐,认识了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原IDG合伙人李丰。“我记得很清楚,是一个星期四(4月8日),跟丰帅聊了几十分钟,他挺感兴趣。”
就在TT隔日离开北京之前,李丰叫住了他,“能否多留一天,我们再谈一遍,把投资的事情敲定。”这完全出乎TT意外。
“聊了约30分钟。他问我要多少钱,我最初只想融400万元,丰帅让我多融一点。”他给了TT两种方案,一种是400万元,一种是估值更高,融1000万元,但出让股份也更多。“他以投过的三只松鼠为例,前期只拿了几百万,但生意起来后,每逢促销要备货(如双十一),需要资金,你若再去融钱,没几个月不下来,一来一回签协议,时间耽误了。”
TT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40岁出来创业,也不是想小打小闹,钱多让我成功可能性更大。”
事后TT猜测,自己可能在以下方面吸引了投资人。“1、人靠谱。我在快消品工作了10几年,强生4年,宝洁8年,化妆品是我熟悉的行业。2、消费升级。大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细分品牌迎来窗口期。”
按缸量产的代工压力
融资落定后的4月,为了细化产品概念,TT做了一轮消费者测试。“通过朋友介绍,我找了约30多个种子用户,约在咖啡厅里,有些1对1聊天,有些2-3人一组。“先问收入多少,正在用什么产品,再讲健康、天然、安全,看他们对哪个感兴趣。”
测试后,TT更加细化了产品定位(由于未上线,细节暂不透露)。
TT是营销出身,供应链短板让他倍感困扰。“因为量小,我逐个找供应商,大厂做不了,质量很差的小厂又看不上。”TT介绍,工厂有一个最小供应量,“宝洁生产规模大,按缸算,一缸就是好几吨,约3-6万瓶,小厂可能是300公斤。按照最小供应量,首批搅一缸可能上千瓶,若要开磨具,至少得几万瓶。”
如此一来,TT选择的余地很少。最终,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一家厦门工厂。“产品多出口美国、欧洲,质量能满足需求。”
转折出现在5月,TT从宝洁挖来一个供应链合伙人,后者是资深经理,在供应链干了6年多。7月,合伙人到位后,便重新更换了供应商——日本科玛,这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化妆品代工厂,是化妆品业内制造水平最高的工厂之一。
目前,TT团队约10人。“我、我的合伙人、3个产品、1个HR、几个运营。”这种规模下TT预计,产品的上线时间约在今年12月。
接下来4个月,将是他的全新起点。8月初,TT有感而发,写下《我在宝洁犯过的那些价值10亿元的错误》一文,以此告别过去8年的宝洁经历。事后在朋友圈热传,阅读量破10万。
回顾过去,他作出几种假设:若大学毕业就进入宝洁,现在未必会出来(创业)。若不是在强生有4年的痛苦销售经验,未必能彻底了解产品的源头与设计。若不是后来服务宝洁8年,又未必会积累这么多创业资源。
但,这些恰恰就是他创业的所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