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马云正在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金融变革!吹起混业经营的号角!
其最终目的,是期冀用互联网开放、透明、分享、互动的思维与技术去解决问题,支撑中国未来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三驾马车中,马云是先头部队排头兵,后面紧随着两匹老马,招行马蔚华和平安马明哲。他们个个如履破冰,谨言慎行。因为他们尚不知道,在接下来的这场战役中,究竟谁赢谁输?
互联网金融正在涤荡人们的思维模式,且日渐触及金融机构的最核心业务,甚至会颠覆传统金融业格局。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波,无论银行业还是保险业,都须快速响应并布局,否则可能会被挤出市场。
解构阿里金融
今天阿里做的金融业务不是改革,而是一场革命,一场金融的革命。阿里巴巴的目标是,用互联网开放、责任、透明、分享、互动的思想和技术去解决问题,支撑中国未来金融的发展。 ——马云
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上线了,服务于支付宝8000万庞大个人用户。
人们不禁要问:信用支付的本质是不是信用卡?阿里巴巴是不是会成立银行?
自阿里集团将支付宝调整为“共享平台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及“国际业务事业群”,与阿里金融事业群共同组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来,阿里巴巴金融业务的未来带给人们无限暇想,也引发了围绕“信用支付”的争论。
“今天阿里做的金融业务不是改革,而是一场革命,一场金融的革命。”马云直言不讳。他的远大梦想令人惊异,阿里巴巴的目标是,用互联网开放、责任、透明、分享、互动的思想和技术去解决问题,支撑中国未来金融的发展。
执掌阿里巴巴创新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也表示,他们的一切决策都是以开放的理念为指导。“阿里金融自己做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挡不住的,数据的应用才是最为核心的未来方向。”
不一样的接口
阿里巴巴做金融不是要自己去做银行,而是要建设开放的生态系统。
事实上,这个趋势在3月22日阿里金融正式更名为创新金融事业群时已经初露端倪,当创新金融事业群负责整合原先淘宝网上的保险、理财产品、基金销售等业务,并对接马云、马明哲、马化腾等共同创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时,平台的战略已经十分明显。
胡晓明提及他所认为的互联网金融,“这是通过互联网的理念重新定义的产业,其特点在于:第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而产生的新产业,开放、分享、责任这些关键词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第二,有可能是最先实现混业经营的实践行业;第三,传统的金融是很典型的卖方市场,阿里的理念是客户第一,互联网金融可以让金融服务最先实现买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谁的服务好谁就是王者。”他强调,互联网金融背后最重要的是一种思想——在信息对称之后的开放、分享的服务理念。
阿里巴巴此次推出的“信用支付”便是与银行合作的,已经公布出的合作伙伴是上海农商行,而6月份阿里巴巴还计划开放现有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接口,“我们已经在和一些银行谈合作的问题,有五六家银行在和我们一起做项目研发。”
但这一次开放接口与以往阿里巴巴与银行的合作模式有所不同。以往,阿里金融承担的是桥梁作用,负责向银行介绍平台上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贷款的标准、资金全部由银行定夺。但当时的信贷机构并不能完全采信小微企业在平台上的各种数据和信用,譬如,阿里推荐100家,只有3家能被银行接受,合作方式效率较低,大多数企业还是无法拿到贷款。而今,开放阿里小贷接口后,阿里金融将用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来区分企业,由阿里金融承担风险,向银行提供担保,推动银行的资金来服务小微企业。
刀尖上的舞者
“信用支付”到底是不是信用卡?
信用支付的初衷,是源于移动支付的低成功率,胡晓明提了几个数字,“去年一年支付宝通过中国银行业的手机银行,完全支付的成功率是38%,还有62%当客户创建交易以后,支付不成功”。在他看来,无线端所以没有应用场景的原因是因为支付工具不够发达,信用支付的目标就是打通移动支付通道,让客户在无线端也能快捷支付。阿里金融与银行合作,依据客户在网购中积累的信用授予其先支付、后还款的信用服务,免息期最长可达38天,额度从1元至5000元不等。
如果回顾一下美国金融创新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阿里巴巴信用支付的逻辑与世界上第一张普适卡Dinners Club的创立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在买卖双方之间插入一个提供付账服务的第三方,所不同的只是阿里巴巴是与银行联手解决网商移动支付中的付账问题。
Dinners Club诞生之后确立了最基本的银卡商业模式——商户折扣费和卡户年费,但直到1958年美洲银行卡推出,增加了滚动信贷功能之后,信用卡商业模式才得以定型。阿里巴巴所以不断辩白自己并未承担银行角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授信资金来自合作银行,滚动消费信贷的利息也由合作银行收取,而滚动信贷的功能正是信用卡的核心特征,其利息是信用卡的主要收入。类似信用卡发卡行的这个角色在“信用支付”产品中是由合作银行承担的。阿里巴巴与Dinners Club在普适付账卡产品中承担的角色类似,而Dinners Club并不是银行。
互联网企业不断创造出各种产品,初衷其实是基于最简单的逻辑——用户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这些完全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产品,连创造者自身都难以定义它们究竟是什么,因为本就是未曾存在过的。而当它们与旧有的产业结构和监管机制相遇时,争论自然就发生了。
这是创新的风险所在,也是其价值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在很多时候就是刀尖上的舞蹈,无可依恃,产品本身就是自己的定义。
只灌溉小微企业
阿里小微贷款的初衷,则是因为早前与银行的合作中,阿里巴巴发觉小企业在网上所积累的信用在传统信贷机构不被采信。“所以我们才决定自己动手去改变原有的信贷技术,让小微企业在网上所积累的数据发挥价值,去挖掘背后的信用”。
胡晓明将小微企业比作“草原”,与那些如同“参天大树”一样的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风险大、财务信息不透明,但数量多,整体规模大。阿里金融的目标,便是尝试以互联网的方式来挖掘出它们的信用,为4000万小微企业服务,“开创一个小微企业的灌溉系统”。
由于阿里金融的微贷产品主要是通过浙江和重庆两家小贷公司运作,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共计16亿元,而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向银行借贷不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资金用以放贷,因此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从2010年4月到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为超过20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贷款总额超过500亿元,户均贷款6.1万元。小微企业全年实际占用资金时长为123天,实际年化利率为6.7%。
从6.1万元的户均贷款金额来看,阿里金融与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差异性极大,这样的金额倒和许多P2P借贷平台的户均贷款金额类似。国内银行针对小微客户的户均贷款金额多在数百万元级别,不少银行分行还在努力将这一数字从200多万元下沉到150万元。而阿里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不过300万元,淘宝(天猫)贷款的最高额度才100万元。在阿里金融的分析中,76%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在50万元以下,目前整个中国金融系统中,这些小微企业只有12%能获得银行贷款。换言之,剩余88%都是阿里的目标客户市场。
未来猜想
对于阿里巴巴金融业务的未来,坊间的猜想早已是沸反盈天。但对于阿里集团的未来,首席战略官曾鸣却早有定论,“阿里本质上,未来会是一家数据运营公司。”
接过马云CEO大任的陆兆禧2012年7月先出任阿里集团首席数据官,2013年1月阿里分拆成25个事业部时,分管的又是数据平台事业部、信息平台事业部、云OS事业部。毫无疑问,数据将是阿里未来的重中之重。
而阿里金融两类主要产品的创造路径也昭示了这一点。( 见表:阿里金融产品一览)
目前,阿里金融主要运作着两类产品:一类是微贷产品,包括阿里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淘宝(天猫)信用贷款,这一类产品是由2010年6月成立的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与2011年6月成立的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运作载体。另一类是信用支付,2013年4月上线,信用支付的上线表明阿里巴巴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从小微企业扩展至个人消费者。
这两类产品的实质,就是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是整个微贷技术的金字塔塔底。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是其塔身。最终的成果则是 “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与信用支付产品的批量发放。
所以阿里金融的微贷产品里淘宝贷款做的好,阿里信用贷款就要困难一些。原因就在于用大数据的方法做批量贷款,数据的量和维度非常重要。淘宝商家的进货、销售、支付清算、物流等等都在阿里巴巴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有相对充沛的信息流,而B2B的商家在阿里平台上的数据有限,阿里对这些商家的信息并不比银行对企业的了解更多。阿里金融也曾被质疑仅仅掌握交易这一个维度的数据,无法形成量化放贷的基础。但若以国内外P2P借贷平台和网络信贷的情况来比较,阿里金融的数据基础已经是相当好了。
阿里金融目前有员工300多人,其中技术开发人员100人,做数据分析的也将近100人。这种人员结构,在传统金融机构里是看不到的,而阿里金融日均放贷近1万笔,这样的数字也是传统模式无法做到的,银行过去所以不愿意做小微贷款,就因为原有的模式成本太高,做一笔25万的贷款与做一笔250万的贷款成本相近。而阿里金融在所在平台的海量数据支撑下,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运算,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评估。贷后依靠系统模型进行监控,关注店铺流量、交易额等多维度信息的变化,当企业店铺触碰相关规则时,再配合以其他贷款管理手段,基本解决了运营成本的问题。
当我们追溯历史,探求这两类业务的根源时发现,从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会员服务,要求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到在淘宝上建立完备的商家信用评价体系,阿里集团基本建成了围绕阿里巴巴和淘宝商家的商家信用数据库。这是阿里微贷业务的来源。
从2004年12月30日,支付宝网站正式上线并独立运营,到目前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阿里集团建立了围绕淘宝买家与支付宝用户的个人消费信用数据库。这是阿里“信用支付”业务的来源。
可以预见,阿里巴巴今后任何的金融创新,都将根植于这两大数据库,而金融板块的最终定位,也必将以加强这两大数据库为依归,大数据的形成必然根植于开放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放的平台战略将是阿里巴巴金融业务可以预见的未来。
链接:
大数据在网络借贷公司Wonga的应用
Wonga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主要从事发薪日信贷业务(24/7/365),最高贷款额度为400英镑,贷款期限最长为30天,日息1%,年化利率为360%(名义年利率4214%)。当客户登陆Wonga的首页时,滑动两个选项条,选择需要的金额和时间,需要归还的金额就连本金带利息和手续费清楚显示在下方。如果同意的话,客户可以点击“申请”的按钮。在这一时刻,Wonga的算法库会在数秒内算出1800个数据点,通过它们来判断申请者的信用风险,然后告知借贷是否通过,一旦通过,这笔钱15分钟就会打入用户账户。
作为一家网络借贷公司,Wonga利用海量数据挖掘来做贷款业务,其中大量使用了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络工具。算法的重点不在于单独的碎片化信息——用户的邮政编码、车的颜色、抵押贷款数额等等,而是这些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至关重要的,是Wonga对于老客户的各种碎片化信息的数据积累。在Accel Partner于2009年进入Wonga董事会的时候,Wonga已经累积了10万个贷款案例,每个贷款人都拥有6000到8000个碎片化信息,这些数据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信息网络,帮助Wonga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
但光速创投美国董事总经理Jeremy Liew也提醒人们,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所以在Wonga这样的初创公司发挥作用,是因为发薪日信贷有一些重要特点:
1.单笔贷款额度很小。更高的贷款额度将需要更多次的检验。对于Wonga而言,做很多单笔100英镑的贷款比做一笔25万英镑的贷款来的更容易操作。
2.不良贷款会迅速暴露。Wonga的平均贷款周期为几个星期,这让它可以迅速改进自己的贷款模型。如果公司发放的是长达30年的抵押贷款,那对于贷款模型的反馈和改进时间也会拉的非常长。
新项目、新模式、新趋势,创新中国秋季为你而设!创业项目/观众报名通道:
http://demochina.cyzone.cn/2013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