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太盟投资单伟健 时刻准备着 投资中国市场正当时

2012-10-21 7:35:09福布斯中文网 【字体:

    在甲级写字楼办公的好处就是,买杯咖啡的功夫就可能偶遇了谁。

   上周在编辑例会结束的近黄昏时刻,和同事去楼下星巴克喝咖啡提神,刚一落座,就看到依然骨削形立、精神矍铄的单伟健。

    这个因2004年主导新桥收购深发展(1.5亿美金入股),2010年(25亿美金)又转手卖给平安集团而蜚声海内外资本市场的并购投资家(buyout),看起来总是非常朴实,像80年代的中学老师,一个人坐在那里摆弄着手机,甚至连杯咖啡都没有。但是他一讲话,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一点在8年前香港大学的一次论坛上就领教过,他常有语带锋芒、出言不逊之举。

    常年游走于内地、香港和美国间的单伟健,今年成功募集25亿美元基金,加之之前已有的5亿美元,成立了规模30亿美元基金,归于其2011年创立的PAG(太盟投资)旗下。目前该基金已经在内地投资了7-8亿美金。据《金融时报》报道,PAG和和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萧氏企业(DE Shaw) 是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今年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基础投资者。

    深发展这种项目是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应该说,所有项目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还记得少先队员队歌怎么唱的么?名字叫什么?

    《时刻准备着》,第一句就是时刻准备着…….

    比如深发展,2004年深圳市政府和20多家金融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在谈,这些人都没兴趣,为什么呢?(新桥和深发展谈判始于2002年,之后搁置,2004年再次重启)因为2004年深发展披露的情况,资本充足比是2.3%,坏账率11.4%,账面利润3.2亿人民币,都是假的,资本充足率要低的多,坏账率真实的在20%以上,利润那个也是虚的,因为有很多坏账,大家实际都认为这银行是马上要倒的。

    新桥进入后3个月,就发行流动性枯竭,净资产的窟窿大致在80亿人民币,所以当时两个监管部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朋友都说这种银行你也敢投?很多人看了都望而却步,所以政府找了20多家,在找到我们之前没人敢投,后来很多人觉着我占很大便宜,但实际上这是个烫手山芋,我们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这与之前我们去投韩国第一银行的情况类似,这个银行也快破产了,被韩国政府国有化的一个银行,摩根士丹利作为卖方顾问向全球40多家机构投资者发出邀请,包括所有大的银行,后来只有汇丰和我们出手了。

    当时深发展情况这么糟糕,你的自信从哪里而来呢?

    中国的银行就是个印钞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央行都给确定了,利差国家保证了,拥有垄断性利润。但银行为什么还会赔钱呢?就是因为把钱给了别人拿不回来了。坏账一来,多少个点利差也都没有用。所以用天津人的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们对风险控制很有信心,我们的钱拿出去,十有八九都是拿的回来的,而不是变成坏账。所以我们只要能把流动性控制好,风险控制好,假日时日,银行就一定能赚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看到了银行项目也只能失之交臂,而我们牢记着少先队员的队歌,时刻准备着。

    现在跟十年前在中国做buyout或投资有什么变化?

    以前找到大的项目不容易,比如2004年我们投深发展1.5亿美金,当时的汇率就是12亿人民币,是一项很大的投资,那时候很少能找到1亿美金或12亿人民币以上的项目。而在过去的半年,我的两笔投资,每个都是2.5亿美金,一个是零售行业,一个是医药行业。现在这样几亿美金的项目经常能看到,我现在到上海来讨论的就是一个5亿美金的项目。

    这种变化,你觉着和通货膨胀或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么?

    中国的市场渐趋成熟,因此中国企业的规模大了。因为7-8年前,中国发展很不均衡,大家都不愿意去中西部,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也赚不到钱,但现在中西部发展比沿海要快。因此你的一个赢利模式,如果在上海可以成功的话,那就不光是在广州、北京、深圳可以复制,在内地很多地方都可以复制,而且中国这个市场使得扩大规模是非常容易的,前提就在于你的赢利模式是过硬的赢利模式。因此现在企业的增长规模很快,5年前,你看华为、阿里巴巴都还不大,现在动辄都在几千亿。所以现在中国市场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规模够大了。我是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不投的,但在5年以前,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就很难找。

    而现在呢,我的活儿就特多。而且在我们PAG的投资者,也希望我们投资一些大型改造性项目,深发展就是属于改造性的项目。

    现在经济不景气,你投了这么钱,你这么看好国内的发展?

    不能这么讲,你要知道中国经济的毛病在哪里?

    我们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不是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造成产能大面积过剩,投资拉动的增长成本非常高,效率非常低。在2008年美国经济、金融最危急、濒临深渊的时候,产能的利用率是78%,今天的中国是不足60%。为什么这次经济放缓时间这么长,中央做了很大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什么还是拔不出来呢?就是因为自打2009年到现在,几十万亿又投入到产能当中去,所以产能过剩的情况大大增加了,2009年的时候80%多的利用率也很低了,现在只有60%多,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做产能投资,是无效的,或者说效果非常小。

    国外判断中国经济就关注两个数字,一个是GDP,一个是工业用电数。他们说这两个数字是假的,不准确的。因为工业用电数比GDP降低的幅度要大,要多,而用电是不能造假的,因此GDP是虚假的。

    我和他们解释:实际上GDP和用电的数字都是准确的。要搞清楚的是,经济放缓是缓在哪里。我是做投资的,我看得很清楚,经济主要放缓在投资的地方,什么意思呢?工业主要是制造业,这是有产能的地方;而搞零售、制药、金融机构这些是没有什么产能过剩的。恰巧呢,零售、金融机构和制药是不大耗能的,只用很少的电,而制钢、铝等耗电量最大的工业制造业降的却是最厉害的,经济放缓就放缓在这些地方。10年前我就不再投资制造业,就已经知道这是陷阱。

    当初我看到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我就和李嘉诚说,他一定会亏钱的,他问为什么,我说他投到一个产能过剩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里去了。中国汽车制造产能一定是过剩的,我们今天有157家制造商,美国才3家,日本5家,韩国2家。所以我不投汽车制造,投汽车销售,2007年孙广信来找我的时候,我发现中西部汽车销售是个瓶颈,广汇汽车在新疆占有80%的市场份额,在河南占有20%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就投了,2011年卖了30万辆汽车,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经销商。

    如果投和产能过剩没有关系的企业,中国市场现在正是时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