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交易会一直受到国内乃至国际业界的关注。今年的艺术节交易会首创商业戏剧项目创投会,聚焦国内商业戏剧、音乐剧等热点领域,为演出项目和金融机构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著名话剧导演何念看来,创投会就像是黏合剂,让大家找到各自所需,起到1+1>2的效果。
为资金与项目搭桥
融资难一直是文化企业发展的痼疾,为了改善这个局面,金融界和文化界这些年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商业戏剧创投会便是其中一种。
上海戏剧谷是商业戏剧创投会的主办方之一,其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这一次共有九个项目参与了创投会,聚焦国内商业戏剧、音乐剧等热点领域,其中既有国有院团的身影,也不乏民营机构的项目,例如杭州剧院就带来了原创音乐剧《简爱》和《断桥》,著名话剧导演何念则带来了工作室明年即将推出的《三个ACUP女人》。
在创投会上,演出项目的制作人需要做现场的视频推介,与金融机构面对面地介绍自己的项目。“此前上海艺术节一直有演出交易会,但演出交易会只是一个静态的展示,金融机构很难找到自己想投资的项目,而创投会上主创会亲自介绍项目,目标性更强一点,同时还为双方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和认识彼此的机会,这样的创投会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上述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则表示,这次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创商业戏剧项目创投会,希望在为国内优秀文艺创作团队找到金融资本注入的同时,也能从中挖掘到可以成为艺术节出品的优秀作品。
资本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融资难,在文化产业中,演出项目又因为经营回收周期更长、盈利性更不确定、消费市场根基薄弱而难上加难。在杭州剧院总经理柯朝平看来,文化产业普遍融资困难是因为一些外来的资本,比如房地产,很少能接触到文化产业。
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就曾吃过不少“苦头”。繁星戏剧村整个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包括设备、政府投资改造等,但为了下一步运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樊星曾向银行机构寻求帮助,银行机构认为,繁星戏剧村2000万元的资产只能做500万元的担保。在樊星看来,正是资金问题成为了限制繁星戏剧村推进速度的一大瓶颈。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上海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充沛的金融资本,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些资源进入文艺创作领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王隽如是说。
助力金融机构“软着陆”
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对演出产业了解的加深,演出产业融资难的情况也在改善。以创投会为例,王隽指出,虽然今年艺术节首办创投会,但金融界和文艺创作界两方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更难得的是双方也都表现出了诚意,项目方都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详细的项目介绍、设想和未来的市场规划。而像音乐剧《叶问》、岩井俊二的舞台剧《爱的捆绑》、舞台剧《致青春》,因为这些项目都瞄准了时下的热点题材,格外受到金主们的青睐。柯朝平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商业戏剧项目创投会当天,由他发言介绍两个项目,会后有两家企业专程赶到杭州,表示愿意对杭州剧院音乐剧进行投资,这让柯朝平感觉到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2012-2013年中国演艺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2年6月期间,演艺产业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14起,投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旅游演出、话剧演出等成为热门关注对象,娱乐演出、演艺设备投资也逐渐火热。
“在最近这几年,随着文化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许多成功项目引起了足够多的社会关注,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了文化产业上,而且很多企业或是投资者做到一定程度后,都希望能用文化产业来做一个‘软着陆’,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而文化产业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所以只要你的项目足够有诚意、有新意,能让投资者看到除了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他们还是会很乐意来参与的。创投会就像是黏合剂,让大家找到各自所需,起到1+1>2的效果。”何念表示。